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徵、血管畸形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內鏡治療、手術治療等。
1. 消化性潰瘍:主要由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過多等引起。胃和十二指腸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後形成潰瘍,導致出血。可使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抑制胃酸分泌;阿莫西林膠囊,用於殺滅幽門螺桿菌;膠體果膠鉍膠囊,保護胃黏膜,均需遵醫囑用藥。情況嚴重時可能需內鏡下止血或手術治療。
2.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多因肝硬化導致門靜脈高壓,使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受到壓力變化等因素影響破裂出血。可遵醫囑用生長抑素注射劑,減少內臟血流;奧曲肽注射液,降低門靜脈壓力;垂體後葉素注射液,收縮內臟血管。也可通過內鏡下套扎、硬化劑注射等治療。
3. 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常由應激、藥物、酒精等因素引起胃黏膜糜爛出血。如嚴重創傷、大手術等應激狀態,或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可選用雷尼替丁膠囊,抑制胃酸;鋁碳酸鎂咀嚼片,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康復新液,促進胃黏膜修復,都要遵醫囑。去除誘因並積極治療。
4. 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徵:多在劇烈嘔吐後發生,導致賁門黏膜撕裂出血。劇烈嘔吐使腹內壓和胃內壓突然升高引發。可遵醫囑口服凝血酶凍乾粉,促進止血;雲南白藥膠囊,化瘀止血;蘭索拉唑腸溶片,抑制胃酸。必要時內鏡下止血。
5. 血管畸形:血管先天性發育異常導致。血管結構和功能異常易破裂出血。可通過內鏡下電凝、激光等治療;也可使用氨甲環酸注射液,遵醫囑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酚磺乙胺注射液,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卡絡磺鈉注射液,促進毛細血管收縮止血。
治療期間要嚴格按要求用藥,密切關注自身症狀變化,如嘔血、黑便情況等。飲食上初期可能需禁食,之後根據恢復情況從流食、半流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避免食用粗糙、刺激性食物,保證充足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