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破壞可能是外傷、骨髓炎、骨結核、骨囊腫、骨纖維異樣增殖症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手術、藥物治療等。
1. 外傷:因暴力撞擊、摔倒等致使骨骼連續性中斷,局部骨質結構被破壞。對於輕度骨折,可通過手法復位、石膏或支具固定促進愈合;嚴重骨折往往需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術後可遵醫囑服用傷科接骨片、骨肽片、仙靈骨葆膠囊,促進骨折愈合。
2. 骨髓炎:細菌感染骨髓引發炎症,破壞骨質。急性骨髓炎需足量、足療程使用抗生素,如遵醫囑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鈉控制感染。慢性骨髓炎有死骨形成或竇道經久不愈時,需手術清除病灶。
3. 骨結核:結核菌侵犯骨骼,造成骨質破壞。採用抗結核藥物聯合治療,如遵醫囑口服異煙肼片、利福平膠囊、吡嗪酰胺片,遵循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原則。必要時進行病灶清除術、關節融合術等手術治療。
4. 骨囊腫:多為良性骨病變,病因不明,囊腔內含有漿液或血清樣液體,壓迫周圍骨質致破壞。較小骨囊腫無症狀時可定期觀察;較大或有症狀的骨囊腫,可手術刮除植骨,術後定期復查。
5. 骨纖維異樣增殖症:一種骨發育異常疾病,正常骨組織被纖維組織和發育不良的骨小梁替代。無症狀或病變較輕者可觀察;有症狀或病變進展者,根據情況選擇刮除植骨術、截骨矯形術等。
治療期間要多休息,避免患處過度受力和二次損傷。合理飲食,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鈣的食物,促進骨質修復。按要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