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了腳麻木可能是局部血液循環不暢、神經受壓、腰椎間盤突出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等原因造成。
1.局部血液循環不暢:長時間久坐,下肢長時間處於彎曲狀態,腿部血管尤其是靜脈受壓,血液回流受阻,下肢末梢供血不足,神經因缺血缺氧而功能異常,引發麻木感。這是最為常見的生理性原因,只要起身活動、伸展腿部,促進血液循環,麻木感很快就能緩解。
2.神經受壓:坐姿不良,如蹺二郎腿,會使坐骨神經受到壓迫。坐骨神經是下肢的主要神經,受壓後神經傳導受阻,其所支配的腳部區域就會出現麻木、刺痛等異常感覺,改變姿勢、解除壓迫後,神經功能逐漸恢復,麻木症狀隨之減輕。
3.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退變、損傷,髓核突出可能壓迫支配下肢的神經根。久坐會增加腰椎壓力,加重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程度,導致下肢神經傳導障礙,腳部出現麻木,還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無力,病情嚴重程度與突出程度及壓迫神經情況相關。
4.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高糖環境會損害神經纖維,使其發生變性、失去正常功能。下肢神經受累更為常見,久坐後血液循環相對變慢,神經缺血缺氧情況加劇,引發腳部麻木,患者還常有肢體發涼、感覺減退等症狀,病情呈漸進性發展。
5.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中老年人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甚至閉塞。久坐時下肢血液供應本就減少,肢體缺血進一步加重,神經因缺血而功能紊亂,出現麻木,同時伴有下肢發涼、間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離後下肢疼痛,休息後緩解。
如果坐久腳麻木頻繁出現,且持續不緩解,或伴有下肢無力、疼痛加劇、皮膚潰瘍、發熱等異常,應及時前往醫院骨科、內分泌科或血管外科就診,通過體格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血管超聲等,查明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