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肌張力高可能是腦部病變未恢復、肌肉長期不活動、神經反射異常、局部炎症刺激、心理因素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康復訓練、物理治療、藥物干預等。
1. 腦部病變未恢復:腦部血管破裂或堵塞等病變損傷神經,導致神經功能未完全恢復,引起肌張力調節失衡。可通過持續的康復訓練,如關節活動度訓練、平衡訓練等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配合物理治療,像熱敷、按摩等緩解肌肉緊張;還可遵醫囑使用胞磷膽鹼鈉膠囊、腦蛋白水解物片、吡拉西坦顆粒,改善腦代謝,促進神經修復。
2. 肌肉長期不活動:偏癱後肢體活動受限,肌肉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收縮舒張,會逐漸出現攣縮,肌張力增高。要積極進行主動和被動運動,如讓患者嘗試自主活動關節,家屬輔助進行肢體伸展;採用電刺激療法,刺激肌肉收縮;也可遵醫囑口服乙哌立松片、氯唑沙宗片、巴氯芬片,放鬆肌肉。
3. 神經反射異常:神經系統受損後,神經反射通路出現紊亂,導致牽張反射增強,肌張力升高。可進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如抑制異常反射的姿勢訓練;採用針灸刺激穴位,調節神經功能;必要時遵醫囑使用甲鈷胺片、維生素B12片、加巴噴丁膠囊,營養神經,改善神經反射。
4. 局部炎症刺激:偏癱肢體局部可能因血液循環不暢等出現無菌性炎症,刺激肌肉,使肌張力增高。可通過紅外線照射、超聲波治療等物理手段減輕炎症;適當進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遵醫囑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雲南白藥膏、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緩解炎症疼痛。
5. 心理因素:患者因偏癱可能產生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這些情緒會使肌肉緊張度增加,導致肌張力升高。要給予心理支持和疏導,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鼓勵患者進行放鬆訓練,如深呼吸、冥想等;必要時遵醫囑服用捨曲林片、帕羅西汀片、氟伏沙明片,調節情緒。
日常要密切關注患者肌張力變化,根據恢復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保證患者飲食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