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分為心源性水腫、腎源性水腫、肝源性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內分泌性水腫等。
1. 心源性水腫:主要是由於心臟功能障礙引發的體循環淤血,導致組織間隙液體增多。常見於右心衰竭,表現為下肢逐漸向上蔓延的對稱性凹陷性水腫,活動後加重,休息和抬高下肢後減輕,嚴重時可出現全身性水腫,還伴有頸靜脈怒張、肝大、胸水、腹水等症狀。
2. 腎源性水腫:多由腎臟疾病引起,如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等。疾病導致腎臟排泄水、鈉功能受損,水鈉瀦留而出現水腫。早期多從眼瞼、顏面開始,逐漸蔓延至全身,一般為凹陷性水腫,常伴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壓等症狀。
3. 肝源性水腫:主要因肝硬化等肝臟疾病,導致門靜脈高壓、低蛋白血症等,使液體漏入組織間隙形成水腫。以腹水為主要表現,也可出現下肢水腫,常伴有肝功能減退的表現,如黃疸、蜘蛛痣、肝掌等。
4. 營養不良性水腫:由於長期營養缺乏,尤其是蛋白質攝入不足,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從血管內滲入組織間隙引起水腫。水腫常從足部開始,逐漸蔓延至全身,患者有消瘦、體重減輕等營養不良的表現。
5. 內分泌性水腫:因內分泌失調引起,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導致的黏液性水腫。特點是非凹陷性水腫,好發於顏面、下肢脛骨前等部位,皮膚增厚、粗糙,還伴有怕冷、乏力、記憶力減退等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症狀。
出現水腫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需注意飲食合理,避免高鹽食物,以免加重水腫。保證充足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適當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同時,要積極配合醫生檢查和治療,按要求進行相關檢查和用藥,以便早日明確病因並有效控制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