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性腹腔積液的原因可能與過度節食、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消化性潰瘍、腎小球腎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造成低白蛋白血症有關。建議先就醫詳細檢查,明確病因後按照實際情況和醫囑治療。
1.過度節食:長期過度節食、不吃肉類食物,可能會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有誘發低白蛋白血症的可能性。患者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後,血液成分即可向外滲出,進而誘發腹腔積液。日常要注意科學搭配飲食,可適量攝入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各類豆製品、魚肉、雞肉、雞蛋、牛奶等,每餐應保持6~7分飽、固定三餐進食時間。
2.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以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作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其可導致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容易造成蛋白質消耗量增多,進而誘發低白蛋白血症、營養不良性貧血。應注意勞逸結合、科學搭配飲食。若症狀較為嚴重,可在有醫囑的前提下進行放射碘治療,醫生會根據患者甲狀腺對放射碘的攝取率計算每個患者需要的放射劑量。
3.消化性潰瘍:是出現在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潰瘍性疾病,其容易影響食物消化和吸收,導致食慾不振、厭食、蛋白質吸收不良,且可能會造成蛋白質流失,進而誘發低白蛋白血症、營養不良性腹腔積液。應先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患者需注意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可在有醫囑的前提下口服藥物調理,如多酶片、奧美拉唑腸溶片、硫糖鋁片等。具體藥物類型、給藥劑量,應當按照醫生建議選擇。
4.腎小球腎炎:該疾病在發病初期,可影響腎小球濾過功能,患者可因此出現排尿頻率異常,隨著病情發展、腎小球嚴重受損,可導致蛋白質流失並繼發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進而誘發營養不良性腹腔積液。急性起病後患者應臥床休息,飲食以低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為主,蛋白質攝入量保持30-40g/天。可在有醫囑的前提下用藥治療,如氯沙坦鉀片、厄貝沙坦片、賴諾普利片等。
5.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誘發的肝臟炎性病變,該疾病可導致消化功能障礙、蛋白質攝入和吸收不足,且可能會導致肝臟合成蛋白質的能力下降,進而造成該現象。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情緒過度激動、避免進行重體力勞動。可在有醫囑的前提下用藥控制病情發展,如拉米夫定片、泛昔洛韋片等。若症狀較為嚴重,可考慮遵照醫囑靜脈輸注白蛋白治療。
相關疾病治療和恢復期間,應當遵照醫囑定期復查,觀察原發病具體控制情況、必要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