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對奶粉過敏可通過更換奶粉、飲食回避、藥物治療、脫敏治療、靜脈營養支持等方法應對。
1. 更換奶粉:對於奶粉過敏的小孩,更換奶粉是常見方法。因為普通奶粉中的蛋白質可能是過敏原,而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將蛋白質進行了特殊處理,降低了致敏性。深度水解奶粉是將牛奶蛋白通過特殊工藝水解成短肽和氨基酸,減少了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攻擊;氨基酸奶粉則直接由游離氨基酸組成,完全避免了牛奶蛋白的過敏風險。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過敏程度選擇合適的特殊奶粉餵養。
2. 飲食回避:這一方法旨在避免接觸過敏原。小孩對奶粉過敏,就要停止食用普通奶粉及其製品。因為繼續攝入含有過敏原的奶粉,會不斷刺激免疫系統,加重過敏症狀。家長要仔細查看食品標籤,避免給孩子食用含有牛奶成分的食物,如牛奶巧克力、奶片等,從源頭上減少過敏的發生。
3. 藥物治療:遵醫囑使用氯雷他定糖漿、西替利嗪滴劑、孟魯司特鈉咀嚼片。氯雷他定糖漿能有效緩解過敏引起的皮膚瘙癢、皮疹等症狀,它通過抑制組胺的釋放,減輕過敏反應;西替利嗪滴劑可用於緩解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等症狀,能阻斷過敏介質的作用;孟魯司特鈉咀嚼片主要針對過敏引起的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喘息等,通過調節白三烯的活性,減輕氣道炎症。
4. 脫敏治療:該方法是通過逐漸增加過敏原的接觸量,讓免疫系統逐漸適應,從而減輕過敏反應。對於奶粉過敏的小孩,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從極低劑量的奶粉過敏原開始接觸,隨著時間推移,身體對過敏原的耐受性會逐漸提高,最終達到減輕或消除過敏症狀的目的。不過脫敏治療過程較長,需要家長和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和配合度。
5. 靜脈營養支持:在小孩對奶粉過敏且無法通過口服特殊奶粉滿足營養需求時使用。通過靜脈輸入營養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能保證孩子獲得足夠的能量、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維持身體正常的生長髮育。這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營養支持方式,需在醫院由專業醫護人員操作和監測。
小孩奶粉過敏後,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症狀變化,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和治療。日常要注意孩子的飲食,仔細甄別食品成分,避免誤食導致過敏復發。定期帶孩子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確保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