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臭可能是腳部出汗過多、鞋子不透氣、細菌或真菌感染、飲食習慣、遺傳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持腳部清潔乾燥、選擇合適鞋子、抗真菌治療、調整飲食等。
1. 腳部出汗過多:腳部汗腺豐富,當運動量大、情緒緊張或處於高溫環境時,出汗會增多,汗液被細菌分解就產生臭味。要勤洗腳,每天至少用溫水洗腳一次,可在水中加適量白醋,有殺菌除臭作用;選擇吸汗性好的純棉襪子,及時更換潮濕襪子;也可使用止汗劑,如遵醫囑用烏洛托品溶液,能抑制汗腺分泌。
2. 鞋子不透氣:穿不透氣的皮鞋、膠鞋等,會使腳部處於悶熱潮濕環境,利於細菌滋生導致腳臭。應選擇透氣性好的鞋子,如布鞋、運動鞋;經常更換鞋子,讓鞋子有時間通風乾燥;在鞋內放置除臭鞋墊,如竹炭鞋墊,吸附異味。
3. 細菌或真菌感染:腳部皮膚感染細菌或真菌後,微生物分解角質蛋白等物質產生異味。對於細菌感染,遵醫囑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紅霉素軟膏塗抹;真菌感染則遵醫囑用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聯苯苄唑乳膏治療。
4. 飲食習慣: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會使汗液分泌增多且氣味加重。要調整飲食結構,減少辣椒、大蒜、洋蔥等食物攝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清淡飲食,有助於改善腳臭情況。
5. 遺傳:部分人腳臭與遺傳有關,家族中有類似情況。這種情況除日常清潔護理外,可嘗試中藥泡腳,如用艾葉、苦參、黃柏等煮水泡腳,有一定除臭效果。
日常要養成良好的足部護理習慣,保持腳部乾爽清潔,定期更換鞋子和襪子。若腳臭問題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