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脹是一種以右脅脹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常伴有腹脹、惡心、噯氣、口苦等症狀。其發病多與情志不暢、飲食不節、外感濕熱等因素有關。
膽脹的病因較為複雜。情志因素如長期的焦慮、抑鬱或惱怒等,可導致肝氣郁結,膽汁排泄不暢,從而引發膽脹。飲食方面,過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膩之品,或酗酒等,易損傷脾胃,濕熱內生,影響肝膽的疏洩功能,也可導致本病的發生。外感濕熱之邪,侵犯肝膽,同樣會引起膽脹。
在臨床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以及相關檢查來進行診斷。治療方面,中醫常採用疏肝利膽、清熱利濕、理氣和胃等方法進行調理。同時,患者自身的調護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過大。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飲暴食。還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進行體育鍛鍊,增強體質。
膽脹是一種常見的肝膽疾病,患者應及時就醫,進行規範的治療,並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調護,以促進病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