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周痛常見的檢查包括腹部超聲、大便常規、血常規、腸鏡、CT等。
1. 腹部超聲:通過超聲波對腹部臟器進行檢查,可觀察肝臟、膽囊、胰腺、脾臟、腎臟等器官的形態、大小、結構及有無病變,對於臍周痛可能由膽囊炎、膽結石、胰腺炎、泌尿系統結石等疾病引起的情況有重要診斷價值。
2. 大便常規:主要檢查大便的性狀、顏色、細胞成分等。若臍周痛是由腸道感染、寄生蟲感染、消化不良等引起,大便常規可能會發現白細胞、紅細胞、寄生蟲卵等異常,有助於明確病因。
3. 血常規:檢測血液中的各種細胞成分,如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當存在感染、炎症時,白細胞計數可能會升高;若有貧血等情況,紅細胞相關指標會有變化,對判斷臍周痛是否由全身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導致有一定意義。
4. 腸鏡:可直接觀察腸道黏膜的形態、有無潰瘍、息肉、腫瘤等病變,對於診斷腸道炎症性疾病、腸道腫瘤等引起的臍周痛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於長期反復臍周痛且病因不明的患者。
5. CT:能清晰顯示腹部臟器的結構和病變情況,對於腹部腫瘤、腸梗阻、腸套疊等疾病的診斷有較高價值,在其他檢查不能明確病因時,CT檢查可提供更詳細的信息。
當出現臍周痛時,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病史等綜合判斷,選擇合適的檢查項目。檢查前需遵循醫生的指導,如某些檢查可能需要空腹等,以便獲得準確的檢查結果,利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