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流膿應根據外耳道進水、挖耳不當、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清潔耳道、藥物治療、手術修復等。
1. 外耳道進水:洗頭、游泳等導致外耳道進水,水分積聚滋生細菌引發感染流膿。保持外耳道乾燥,可使用乾淨的棉簽輕輕擦拭外耳道,將水分吸乾。若症狀嚴重,可遵醫囑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鹽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硼酸冰片滴耳液。
2. 挖耳不當:過度用力或使用尖銳工具挖耳,損傷耳道皮膚,引發炎症導致流膿。避免頻繁挖耳,選擇柔軟的挖耳工具。若有炎症,可遵醫囑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羅紅霉素片。
3. 外耳道炎:細菌、真菌感染外耳道引發炎症,出現流膿現象。可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外耳道,再遵醫囑塗抹莫匹羅星軟膏、酮康唑乳膏、紅霉素軟膏。
4. 中耳炎:感冒、鼻竇炎等引發中耳感染,出現流膿症狀。可遵醫囑使用桉檸蒎腸溶軟膠囊促進分泌物排出,配合頭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分散片抗感染。
5. 鼓膜穿孔:耳部受到外傷或中耳炎等導致鼓膜穿孔,進而流膿。小的穿孔可自行愈合,期間要避免耳部進水。較大穿孔需手術修復,術後遵醫囑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頭孢丙烯片、左氧氟沙星片 。
日常要注意耳部衛生,避免污水進入耳朵,減少戴耳機時間,保持耳部透氣。出現耳部不適及時就醫,嚴格按醫生要求用藥和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