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局部清潔、物理治療、調整生活習慣等。
1. 藥物治療:外耳道炎多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藥物能針對性殺菌、抗炎。常用藥物有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可抑制細菌生長;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滴耳液,能減輕炎症反應;抗真菌藥物,如酮康唑乳膏,適用於真菌性外耳道炎。均需遵醫囑使用。
2. 局部清潔:外耳道炎時,外耳道內常有分泌物堆積,清潔可去除致病因素。可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外耳道,將分泌物及痂皮清理乾淨,保持外耳道清潔、乾燥。
3. 物理治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吸收。如紅外線照射,通過溫熱作用,使外耳道局部血管擴張,加速新陳代謝,利於炎症消退。
4. 調整生活習慣:不良生活習慣可能誘發或加重外耳道炎。應避免頻繁挖耳,防止損傷外耳道皮膚;保持耳部乾燥,游泳、洗澡時避免水進入外耳道。
患病期間,飲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