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狀突骨折患者的保守治療方法主要有頸部制動、顱骨牽引、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支具固定等。
1. 頸部制動:對於齒狀突骨折患者,頸部制動能起到穩定骨折部位的作用。通過使用頸托等工具限制頸部活動,可減少骨折斷端因頸部運動產生的摩擦與移位風險,為骨折愈合創造相對穩定的環境。一般選用合適尺寸的硬質頸托,緊密貼合頸部,固定範圍需覆蓋頸椎關鍵部位,全天佩戴,僅在必要的清潔護理時短暫取下,以確保制動效果,促進骨折愈合。
2. 顱骨牽引:顱骨牽引可借助顱骨的穩定性對骨折的齒狀突進行復位和固定。通過在顱骨特定部位鑽孔安裝牽引弓,連接牽引裝置施加適當重量的牽引力,能糾正骨折的移位,使骨折斷端逐漸恢復到正常位置,同時維持復位狀態,利於骨折愈合。牽引重量需根據患者體重和骨折情況由醫生精確計算確定,牽引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及牽引裝置的穩定性。
3. 藥物治療:齒狀突骨折患者可使用促進骨折愈合的藥物,如骨肽片,能調節骨代謝,刺激成骨細胞增殖,促進新骨形成;傷科接骨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舒筋壯骨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骨折部位血液循環;仙靈骨葆膠囊,能滋補肝腎、接骨續筋,增強骨骼修復能力。這些藥物需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按量服用。
4. 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對齒狀突骨折患者也有幫助。例如,通過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利於骨折部位營養物質的供應和代謝廢物的排出,促進骨折愈合。還可採用紅外線照射,其熱效應能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細胞的活力,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一般每天熱敷或紅外線照射1 - 2次,每次20 - 30分鐘。
5. 支具固定:定制合適的頸部支具對齒狀突骨折患者進行固定,能為骨折部位提供穩定支撐。支具可根據患者頸部形態精確塑形,更好地貼合身體,限制頸部的異常活動,防止骨折移位。佩戴時要確保支具的鬆緊適度,過松無法起到固定作用,過緊可能影響血液循環。需定期到醫院調整支具,以適應骨折愈合過程中的身體變化。
治療期間,要嚴格按照醫生要求進行各項治療操作,保持正確的姿勢和體位,避免頸部過度用力或受到外力撞擊。定期前往醫院進行復查,通過影像學檢查瞭解骨折愈合情況,以便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