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側切傷口腫了怎麼辦

發佈時間:2025-02-08 04:46:01

側切傷口腫了可能是局部感染、縫線刺激、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外力摩擦、過敏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清潔護理、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

1. 局部感染:側切後若護理不當,細菌易侵入傷口引發感染導致腫脹。產後惡露持續流出,若未及時清理,易滋生細菌。要保持傷口清潔乾燥,大小便後用溫水沖洗,勤換衛生巾。可遵醫囑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莫匹羅星軟膏塗抹、頭孢克肟膠囊口服。

2. 縫線刺激:側切縫合的縫線可能會對局部組織產生刺激,引起腫脹。尤其是對縫線敏感的產婦,這種情況更易出現。可在醫生指導下拆除縫線。若腫脹較輕,可使用硫酸鎂濕敷,促進消腫。也可遵醫囑口服三七片、雲南白藥膠囊、活血止痛片。

3. 局部血液循環不暢:產後長時間臥床,且姿勢不當,會影響側切傷口局部的血液循環,導致血液淤積,引起腫脹。要適當活動,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可採用局部熱敷的方法,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還可遵醫囑使用復方丹參片、血塞通軟膠囊、舒筋活血片。

4. 外力摩擦:產後穿著緊身衣物,或衛生巾更換不及時,會使側切傷口受到外力摩擦,導致局部組織受損、腫脹。應選擇寬松、棉質的內褲和衣物,勤換衛生巾。若傷口有破損,可遵醫囑塗抹紅霉素眼膏、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康復新液。

5. 過敏:產婦對衛生巾、縫線材質等過敏,接觸後會引起局部過敏反應,出現腫脹。需及時更換可能導致過敏的用品。可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膠囊、依巴斯汀片,局部塗抹爐甘石洗劑。

產後要多關注側切傷口情況,保持外陰清潔,飲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適當增加營養,促進傷口愈合。若腫脹持續不緩解或伴有疼痛加劇、發熱等症狀,及時就醫。

相關文章
側切傷口腫了怎麼辦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