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常見類型有原發性骨關節炎、繼發性骨關節炎、炎症性骨關節炎等。
1.原發性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多見於中老年人,通常與年齡增長、關節長期負重、軟骨磨損等因素有關。關節軟骨逐漸退化、變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等症狀。
2.繼發性骨關節炎:繼發於其他疾病或損傷,如創傷、關節畸形、感染、代謝性疾病等。創傷可直接損傷關節軟骨和骨質,引起骨關節炎;關節畸形可導致關節受力不均,加速軟骨磨損;感染可引起關節炎症,進而導致骨關節炎;代謝性疾病如痛風、假性痛風等,可導致關節內尿酸鹽或焦磷酸鈣結晶沈積,引起炎症和骨關節炎。
3.炎症性骨關節炎:如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等,這些疾病除了有關節軟骨和骨質的損傷外,還伴有關節周圍的炎症反應,導致關節疼痛、腫脹、畸形等症狀更為明顯,病情進展也相對較快。
骨關節炎的類型多樣,不同類型的治療方法和預後也有所不同。患者應及時就醫,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明確診斷骨關節炎的類型,以便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同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關節的保護,避免過度勞累、受涼、受傷等,以減輕關節症狀,延緩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