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穿刺常見的檢查項目包括關節液常規檢查、關節液生化檢查、關節液細菌培養、關節液細胞學檢查、關節液自身抗體檢測等。
1. 關節液常規檢查:主要觀察關節液的外觀、顏色、透明度、黏稠度等。正常關節液為淡黃色、透明、黏稠液體。若關節液出現渾濁、血性、膿性等改變,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如化膿性關節炎時關節液可呈膿性,外傷性關節炎可能出現血性關節液。
2. 關節液生化檢查:檢測關節液中的葡萄糖、蛋白質、尿酸等成分。例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可能降低,蛋白質含量升高;痛風患者關節液中尿酸水平往往顯著增高,這些指標有助於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3. 關節液細菌培養:用於明確關節感染的病原菌。當懷疑關節存在細菌感染時,通過培養可以確定具體的細菌種類,並進行藥敏試驗,指導臨床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如果培養出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可針對性使用敏感抗生素。
4. 關節液細胞學檢查:對關節液中的細胞成分進行分析,包括細胞數量、細胞類型等。比如,在炎症性關節炎時,白細胞數量會增多,不同類型的炎症細胞比例也會有所不同,這對於判斷炎症的性質和病因有重要意義。
5. 關節液自身抗體檢測: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在關節液中檢測到特異性自身抗體。例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液中可能檢測到類風濕因子等自身抗體,有助於疾病的診斷和病情評估。
在進行關節穿刺檢查前,應告知醫生自身的病史、用藥情況等信息。穿刺後要保持穿刺部位清潔乾燥,避免劇烈運動,按醫生的安排進行後續觀察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