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根出血可能是臍帶殘端未完全愈合、局部感染、維生素 K 缺乏、凝血功能異常、外力牽拉等因素導致,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加強護理、抗感染、補充維生素 K 等。
1. 臍帶殘端未完全愈合:新生兒出生後,臍帶殘端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完全愈合。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因摩擦等導致少量出血。保持臍部清潔乾燥,避免尿液、糞便污染,可使用碘伏消毒,每日 2 - 3 次,消毒時要將臍帶殘端提起,從根部開始消毒。
2. 局部感染:護理不當易引發臍部感染,炎症刺激可導致出血。先用雙氧水清洗臍部,去除膿性分泌物,再用碘伏消毒。若感染較重,可遵醫囑塗抹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眼膏、夫西地酸乳膏。
3. 維生素 K 缺乏:新生兒體內維生素 K 儲備不足,可能引起凝血功能異常導致出血。可遵醫囑肌肉注射維生素 K1 注射液,也可口服維生素 K1 片、維生素 K4 片補充。
4. 凝血功能異常:某些血液系統疾病可致凝血功能障礙,引起臍根出血。需就醫檢查,明確病因後針對性治療,可能會使用氨甲環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維生素 C 注射液等藥物,具體用藥遵醫囑。
5. 外力牽拉:換尿布等操作時不小心牽拉臍帶殘端,可能造成出血。出血較少時,用乾淨紗布壓迫止血,再進行常規消毒護理;出血較多需及時就醫。
日常要注意保持新生兒臍部清潔乾爽,避免衣物摩擦。密切觀察臍部情況,若出血持續不止、伴有異味、紅腫加重等異常,應及時帶新生兒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