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血管纖維瘤的檢查主要包括以下
1. 鼻內鏡檢查:可直接觀察鼻咽部腫瘤的形態、大小、位置等情況,能清晰顯示腫瘤的細節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等。
2. 影像學檢查:如 CT 檢查,能清楚顯示腫瘤的範圍、密度、骨質破壞等情況,對腫瘤的定位和定性有重要價值;MRI 檢查在顯示腫瘤的血供、與周圍血管的關係等方面具有優勢。
3. 血管造影:可明確腫瘤的供血動脈,為手術提供重要的指導信息,有助於制定更精准的治療方案。
4. 病理檢查:通過活檢獲取腫瘤組織進行病理分析,可明確腫瘤的性質,是診斷鼻咽血管纖維瘤的重要依據。
5. 血液檢查:可瞭解患者的血常規、凝血功能等情況,評估患者的全身狀況,以利於手術的安全進行等。
1. 鼻內鏡檢查:醫生將鼻內鏡經鼻腔插入鼻咽部,仔細觀察鼻咽腔的各個部位,包括頂後壁、側壁、咽鼓管咽口等,查看是否有腫物生長,腫物的顏色、質地、表面情況等,同時可觀察腫物對周圍組織的壓迫情況及引起的相關症狀。
2. 影像學檢查:
CT 檢查:採用多層螺旋 CT 進行掃描,可獲得橫斷面、冠狀面和矢狀面等多方位的圖像。能清晰顯示腫瘤的邊界、密度,對於腫瘤向周圍組織的侵犯程度,如侵犯顱底、翼齶窩、鼻竇等部位能準確判斷,還可發現骨質的破壞情況,如蝶竇前壁、翼突等部位的骨質吸收或破壞。
MRI 檢查: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能更好地顯示腫瘤的血供情況,如腫瘤內的流空血管影等,以及與周圍血管如頸內動脈、頸外動脈等關係,對於評估手術風險有重要意義。同時,MRI 對軟組織的分辨力較高,能更清楚地顯示腫瘤與周圍神經、肌肉等組織的關係。
3. 血管造影:通過股動脈穿刺插入導管,將導管選擇性插入供應腫瘤的動脈,如頜內動脈、蝶齶動脈等,注入造影劑進行血管造影。可清晰顯示腫瘤的供血動脈、血管走行、腫瘤染色等情況,幫助醫生瞭解腫瘤的血供特點,為手術中進行血管栓塞等治療提供依據。
4. 病理檢查:在鼻內鏡或影像學引導下,通過活檢鉗取鼻咽部腫瘤組織,將組織送病理科進行病理檢查。病理醫生通過顯微鏡觀察腫瘤細胞的形態、結構、排列等特徵,結合免疫組化等檢查手段,確定腫瘤的性質為鼻咽血管纖維瘤,並可排除其他類似疾病。
5. 血液檢查:包括血常規檢查,可瞭解患者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數量是否正常,有無貧血、感染等情況;凝血功能檢查,如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等,評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以防止手術中出現出血過多等併發症。
在進行這些檢查時,患者需要聽從醫生的安排和指導,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檢查。檢查前應告知醫生自己的既往病史、藥物過敏史等相關信息,以便醫生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和治療方案。同時,患者在檢查後要注意休息,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後續的治療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