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 CT 主要通過觀察頸椎的各個結構來評估頸椎的健康狀況。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觀察要點:
1. 椎體形態:觀察椎體的形狀、大小是否正常,有無骨質增生、椎體壓縮等情況。
正常椎體形態規則,邊緣光滑。
骨質增生時,椎體邊緣可見骨性突起。
椎體壓縮可能提示外傷或其他疾病。
2. 椎間盤:查看椎間盤的形態、密度及是否有突出、膨出等病變。
正常椎間盤呈均勻的軟組織密度,邊緣清晰。
椎間盤突出時,突出部分密度較高,與相鄰椎體間隙變窄。
椎間盤膨出表現為椎間盤均勻向四周膨出。
3. 椎間隙:測量椎間隙的寬度,判斷是否變窄或增寬。
正常椎間隙寬度均勻,兩側對稱。
椎間隙變窄可能與椎間盤退變、突出等有關。
椎間隙增寬較少見,可能與外傷等因素有關。
4. 椎管形態:觀察椎管的大小、形態是否正常,有無狹窄等情況。
正常椎管形態規則,無狹窄。
椎管狹窄可導致脊髓受壓,引起相應的症狀。
5. 關節突關節:查看關節突關節的形態、間隙是否正常,有無骨質增生、關節脫位等。
正常關節突關節間隙清晰,無明顯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或關節脫位可引起頸部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
在閱讀頸椎 CT 報告時,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和其他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進一步明確診斷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注意事項:閱讀頸椎 CT 報告時,應注意報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有疑問應及時與醫生溝通。同時,頸椎 CT 只是一種影像學檢查方法,不能完全替代臨床診斷,還需要結合患者的症狀、體徵等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