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關節疼可能是過度勞累、外傷、關節炎、腱鞘炎、滑膜炎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休息、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
1. 過度勞累:長期進行大量重復性的胳膊運動,如頻繁搬重物、打字等,會使胳膊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疲勞受損,引發疼痛。應適當休息,避免過度活動疼痛關節。可對疼痛部位進行熱敷,每次 15 - 20 分鐘,每天 3 - 4 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也可外用雲南白藥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活血止痛膏,遵醫囑用藥。
2. 外傷:受到撞擊、摔倒等導致關節處骨折、脫位或軟組織損傷,引起疼痛。輕微損傷可先冷敷 24 - 48 小時,減輕腫脹疼痛,之後熱敷。若有骨折或脫位需及時就醫復位固定。可口服三七傷藥片、跌打丸、活血止痛膠囊,遵醫囑用藥。
3. 關節炎:長期的關節磨損、受寒等引發關節炎症,出現疼痛、腫脹等症狀。注意關節保暖,可佩戴護肘。進行按摩、針灸等物理治療。可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美洛昔康片,遵醫囑用藥。
4. 腱鞘炎:頻繁活動手指和手腕,使肌腱與腱鞘過度摩擦,發生無菌性炎症。減少手部活動,必要時使用支具固定。進行熱敷、理療。可外用氟比洛芬凝膠貼膏、洛索洛芬鈉凝膠膏、吲哚美辛巴布膏,遵醫囑用藥。
5. 滑膜炎:因急性創傷或慢性勞損等引起滑膜損傷或破裂,導致關節腔內積液增多,產生疼痛。避免劇烈運動,多休息。可進行穿刺抽液治療。口服滑膜炎片、痹祺膠囊、尪痹片,遵醫囑用藥。
日常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胳膊關節過度用力和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運動前做好熱身,運動強度要循序漸進。注意關節保暖,避免受寒受潮。定期復查,根據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