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的非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有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抗感染、營養支持、中醫中藥等。
1. 胃腸減壓:胃腸減壓是腸梗阻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插入胃管,將胃腸道內的氣體和液體吸出,減輕胃腸道的膨脹,降低腸腔內的壓力,改善腸壁血液循環,有利於緩解腸梗阻症狀。對於腸梗阻患者,胃腸減壓可有效減少腸腔內的積氣積液,減輕腸管擴張,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具體操作是經鼻腔插入胃管至胃內,連接胃腸減壓器,持續吸引,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
2.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腸梗阻患者常因嘔吐、禁食等導致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及時補充丟失的液體和電解質,維持體內環境穩定,對患者的恢復至關重要。因為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穩定是機體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礎,失衡會影響心臟、神經等多個系統功能。一般根據患者的脫水程度、電解質檢查結果等,通過靜脈輸注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氯化鉀等進行補充和調整。
3. 抗感染:腸梗阻時腸腔內細菌大量繁殖,容易引發感染。使用抗生素可預防和控制感染,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對於腸梗阻患者,感染可能導致腸壁炎症加重、腸粘連等不良後果。通常選用針對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和厭氧菌的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等,通過靜脈滴注給藥,具體用量和療程依據病情遵醫囑。
4. 營養支持:腸梗阻患者由於禁食和消耗增加,需要給予營養支持以滿足機體代謝需求。營養支持能增強患者的抵抗力,促進身體恢復。對於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可採用腸外營養支持,通過靜脈輸入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營養物質。對於腸道功能部分恢復的患者,也可考慮鼻飼等腸內營養方式。
5. 中醫中藥:中醫中藥在腸梗阻的治療中也有一定作用。一些中藥方劑和針灸療法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腸道功能。中藥的理氣通腑作用能調節腸道氣機,促進排便排氣。比如可遵醫囑服用大承氣湯等中藥方劑,也可通過針灸足三里、天樞等穴位,刺激胃腸蠕動,緩解腸梗阻症狀。
治療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包括腹痛、腹脹、嘔吐、排氣排便等情況。按照醫生要求定期進行檢查,如腹部 X 線、血常規等,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嚴格遵循醫生制定的治療計劃,按時用藥、接受各項治療措施,確保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