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關節扭傷與骶髂關節錯縫可能是姿勢不當、外力撞擊、妊娠分娩、腰部肌肉緊張、關節退變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手法復位、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
1. 姿勢不當:長期不良姿勢,如彎腰駝背、蹺二郎腿等,會使骶髂關節受力不均,易引發扭傷或錯縫。日常應保持正確坐姿和站姿,避免久坐久站。通過專業按摩師的手法復位,調整關節位置,配合熱敷、紅外線照射等物理治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不適。
2. 外力撞擊:如摔倒、碰撞等直接外力作用於骶髂關節,導致關節損傷。受傷後應及時就醫檢查,判斷損傷程度。輕度損傷可進行手法復位,之後使用雲南白藥膏、活血止痛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等藥物,遵醫囑用藥,以消腫止痛、促進恢復。
3. 妊娠分娩:女性孕期激素水平變化使關節韌帶鬆弛,分娩時過度用力等,都可能引起骶髂關節問題。產後要注意休息,避免過早負重。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如盆底肌訓練、髖關節活動度訓練等,也可採用針灸、推拿等輔助治療。
4. 腰部肌肉緊張:腰部肌肉緊張會牽拉骶髂關節,影響其穩定性。可通過拉伸腰部肌肉緩解緊張,如進行腰部伸展運動。配合按摩放鬆肌肉,必要時遵醫囑服用氯唑沙宗片、乙哌立松片、甲鈷胺膠囊等藥物,營養神經、放鬆肌肉。
5. 關節退變:隨年齡增長,骶髂關節軟骨磨損、骨質增生等退變問題出現,增加扭傷和錯縫風險。可進行適當的關節功能鍛鍊,如游泳、騎自行車等。疼痛時可遵醫囑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保護關節軟骨、減輕疼痛。
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運動前充分熱身,日常注意關節保暖。定期復查,根據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