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癤病可能是局部皮膚摩擦、不注意衛生、細菌感染、毛囊堵塞、免疫力低下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持清潔、藥物治療等。
1. 局部皮膚摩擦:日常穿著過緊的內褲、長時間騎行等,會使外陰局部皮膚反復受到摩擦,導致皮膚受損,增加細菌入侵的機會,從而引發外陰癤病。應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內褲,避免長時間騎行。若癤病較輕,可遵醫囑外用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軟膏、夫西地酸乳膏,促進炎症消退。
2. 不注意衛生:不勤換內褲、不注意外陰清潔,會使外陰局部污垢堆積,滋生大量細菌,容易引發感染形成癤病。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勤換內褲。症狀明顯時,可遵醫囑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片、羅紅霉素分散片,控制感染。
3. 細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外陰皮膚毛囊及周圍組織,是引發外陰癤病常見原因。注意個人衛生的同時,可遵醫囑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起到殺菌消毒作用,也可外用魚石脂軟膏、碘酊、新霉素氟輕鬆乳膏,減輕症狀。
4. 毛囊堵塞:外陰部皮脂腺分泌旺盛,若皮脂腺開口堵塞,分泌物無法正常排出,就容易形成癤病。要保持外陰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清潔產品。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維A酸乳膏、阿達帕林凝膠、水楊酸軟膏,促進毛囊疏通。
5. 免疫力低下:過度勞累、長期熬夜等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無法有效抵御細菌入侵,易引發外陰癤病。要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進行體育鍛鍊。必要時,可遵醫囑服用轉移因子口服液、匹多莫德顆粒、胸腺肽腸溶片,增強免疫力。
治療期間要保持外陰清潔乾燥,避免搔抓,防止感染擴散。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果,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利於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