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長骨刺可能是年齡增長、長期負重、姿勢不良、外傷、炎症刺激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1. 年齡增長:隨著年齡增加,足跟部骨骼發生退變,易形成骨刺。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疼痛時可遵醫囑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塞來昔布膠囊緩解。也可通過熱敷、按摩等物理方式,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不適。
2. 長期負重: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經常穿高跟鞋等,使足跟承受過大壓力,引發骨刺。盡量減少負重活動,選擇舒適、合腳且有良好足弓支撐的鞋子。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雲南白藥膏、活血止痛膏等藥物貼敷,減輕疼痛。
3. 姿勢不良:長期走路姿勢不正確,導致足跟受力不均,刺激骨骼增生。要及時糾正不良姿勢,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如踮腳尖、足跟拉伸等。疼痛明顯時,可遵醫囑口服洛索洛芬鈉片、美洛昔康分散片、依託考昔片等藥物。
4. 外傷:足跟曾受外傷,在恢復過程中可能出現骨質增生。受傷後要及時正確處理傷口,避免二次損傷。可採用超聲波、紅外線等物理治療促進恢復。必要時,遵醫囑服用跌打丸、三七傷藥片、愈傷靈膠囊等藥物。
5. 炎症刺激: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等炎症長期刺激,易誘發骨刺。要積極治療原發炎症,注意休息。可遵醫囑外用扶他林軟膏、酮洛芬凝膠、青鵬軟膏等藥物。也可進行局部封閉治療。
平時要注意足跟部保暖,避免過度勞累。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強度,運動前做好熱身。定期復查,根據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