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補體偏低可能是生理性波動、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臟疾病、遺傳性補體缺陷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生活調整、抗感染、免疫調節、改善肝功能、特殊治療等。
1. 生理性波動:在正常生理情況下,如劇烈運動、妊娠等,可能出現總補體的輕度偏低。劇烈運動後身體代謝加快,可能影響補體的合成與代謝;妊娠時母體的生理狀態改變,也可能導致補體水平波動。通常無需特殊處理,休息一段時間,待身體恢復正常狀態後復查,一般可恢復正常。日常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適當補充營養。
2. 感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人體後,免疫系統被激活,補體參與免疫反應,消耗增加,導致總補體偏低。比如肺炎鏈球菌感染引發肺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流感等。針對細菌感染,可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片、阿奇霉素分散片進行抗感染治療;病毒感染可遵醫囑用利巴韋林顆粒、阿昔洛韋片、磷酸奧司他韋膠囊等抗病毒。同時要多休息、多喝水,促進身體恢復。
3.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補體持續參與免疫反應,不斷消耗,致使總補體降低。以系統性紅斑狼瘡為例,機體產生針對自身細胞成分的抗體,引發免疫紊亂。可遵醫囑使用硫酸羥氯喹片、甲氨蝶呤片、醋酸潑尼松片等藥物調節免疫,控制病情發展。患者要注意防曬,避免勞累,定期復查。
4. 肝臟疾病:肝臟是補體合成的重要場所,當患有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時,肝臟功能受損,補體合成減少,進而出現總補體偏低。例如乙肝病毒感染導致的肝炎,肝細胞受損影響補體合成。可遵醫囑服用復方甘草酸苷片、水飛薊賓膠囊、恩替卡韋分散片等藥物改善肝功能,促進補體合成。平時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飲酒。
5. 遺傳性補體缺陷:這是一種較為罕見的情況,由遺傳因素導致補體基因缺陷,使補體合成障礙或功能異常。家族中可能有類似病史。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是預防和控制感染,必要時可遵醫囑進行替代治療,如輸注新鮮血漿等。患者要注意預防感染,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
要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總補體及相關指標,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日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增強身體抵抗力,避免接觸可能誘發疾病加重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