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關節腫脹可能是尿酸排泄減少、飲食攝入高嘌呤食物、關節局部勞損、藥物副作用、關節受寒冷刺激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飲食、注意關節護理、合理用藥等。
1. 尿酸排泄減少:體內尿酸生成正常,但腎臟排泄尿酸功能下降,導致尿酸在體內蓄積,引發痛風關節腫脹。可通過增加水分攝入,促進尿酸排泄。藥物方面,遵醫囑服用苯溴馬隆片、丙磺舒膠囊、別嘌醇片,抑制尿酸生成或促進尿酸排泄。
2. 飲食攝入高嘌呤食物:大量食用海鮮、動物內臟、啤酒等高嘌呤食物,會使體內尿酸水平急劇升高,誘發痛風發作。需嚴格控制飲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可適當服用碳酸氫鈉片鹼化尿液,促進尿酸溶解排出,還有非布司他片、秋水仙鹼片,遵醫囑用藥控制尿酸和炎症。
3. 關節局部勞損:過度運動、關節長期負重等導致關節局部勞損,會使關節周圍組織對尿酸鹽結晶的敏感性增加,引發炎症腫脹。要注意休息,避免關節過度勞累。疼痛時可遵醫囑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雲南白藥膏、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緩解症狀。
4. 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等,可能影響尿酸排泄,導致尿酸升高引發痛風。若因藥物副作用引起,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可服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如苯溴馬隆片,抑制尿酸生成的別嘌醇片,以及緩解疼痛的布洛芬膠囊,均需遵醫囑。
5. 關節受寒冷刺激:關節長時間受寒冷刺激,會使局部血液循環減慢,尿酸鹽結晶容易沈積,誘發痛風發作。要注意關節保暖,可佩戴護膝、護腕等。疼痛明顯時,遵醫囑口服依託考昔片、洛索洛芬鈉片、塞來昔布膠囊緩解疼痛。
日常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關節受寒。定期監測尿酸水平,根據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嚴格按照醫生囑咐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出現不適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