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後肛門外翻可能是腹壓增加、直腸脫垂、內痔脫出、肛門括約肌鬆弛、肛周炎症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改善生活習慣、手法復位、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腹壓增加:長期便秘、腹瀉、劇烈咳嗽等會使腹壓升高,推動直腸黏膜下移導致肛門外翻。日常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糧等,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積極治療咳嗽等增加腹壓的疾病;可適當進行提肛運動,增強肛門括約肌力量。
2. 直腸脫垂:幼兒發育不全、老年人身體虛弱等致直腸周圍組織鬆弛,易引發直腸脫垂。對於輕度直腸脫垂,排便後可洗淨雙手及肛門,塗抹石蠟油等潤滑劑,輕輕將脫出部分推回;嚴重時需手術治療,如直腸懸吊固定術等。
3. 內痔脫出:內痔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在排便時脫出。可遵醫囑使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肛泰栓、化痔片。避免久坐久站,定時起身活動;進行溫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4. 肛門括約肌鬆弛:外傷、手術損傷等可致肛門括約肌功能受損而鬆弛。可進行生物反饋治療,通過儀器訓練肛門括約肌收縮;也可做縮肛運動,每次收縮3 - 5秒,然後放鬆,重復進行;嚴重者需手術修復括約肌。
5. 肛周炎症:肛周受到細菌、真菌等感染引發炎症,刺激直腸黏膜導致外翻。保持肛周清潔,便後用溫水清洗;遵醫囑使用紅霉素軟膏、硝酸咪康唑乳膏、復方黃柏液塗劑。避免搔抓肛周皮膚,防止破損加重感染。
日常要保持肛周清潔衛生,養成良好排便習慣,避免久坐和久蹲,適當運動增強體質。若肛門外翻情況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