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與肩損傷的鑒別主要依據病因、症狀、病程進展、檢查方法等。
1. 病因:肩周炎也被稱為五十肩、凍結肩,其發病多與肩部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慢性勞損因素有關,另外肩部發生急性挫傷、牽拉傷後,若治療不當或延誤治療,也可能引發肩周炎。肩損傷通常是由一次突發的外力作用導致的,常見於運動損傷,比如在打籃球、打羽毛球時肩部突然受到撞擊、過度牽拉、扭轉等,另外摔倒時肩部著地,也可能造成肩部的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損傷。
2. 症狀:肩周炎在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為慢性發作,之後疼痛逐漸加劇,變為持續性疼痛,並且可向頸部及上肢放射,尤其在夜間疼痛往往會加重,嚴重影響睡眠。肩損傷後肩部即刻出現疼痛,疼痛程度因損傷的嚴重程度而異,一般為銳痛或刺痛,疼痛部位多比較局限,常在損傷的局部,比如肩袖損傷常表現為肩外側疼痛,而且疼痛在肩部活動時會明顯加重,尤其是做一些特定動作時,如肩袖損傷患者在做外展上舉動作時疼痛加劇。
3. 病程發展:肩周炎一般有比較明顯的分期,通常先經歷疼痛期,持續數周甚至數月,之後進入僵硬期,此階段肩關節活動嚴重受限,僵硬期可持續數月到一年左右,最後是緩解期,肩部疼痛和活動受限情況逐漸改善、恢復,但整個病程相對較長,可達一年至數年不等。肩損傷輕度損傷,經過適當休息、治療,一般在數周內即可恢復,中度損傷可能需要1-3個月左右恢復,嚴重損傷恢復時間則更長,可能需要3-6個月甚至更久,有的還可能遺留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礙。
4. 檢查方法:肩周炎的出現,醫生在檢查時會發現肩部有廣泛的壓痛,多在肩峰下、三角肌附著點、喙突等部位,X線檢查多無明顯異常,但有時可看到肩部骨質酥鬆等退變表現;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可發現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有炎性改變,如滑膜增厚、關節囊攣縮等情況,有助於明確診斷。肩損傷後,需根據不同的損傷部位和類型有特定的檢查方法,比如肩袖損傷時,可通過空罐試驗、落臂試驗等來判斷;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損傷可通過屈肘抗阻試驗等進行診斷,X線檢查對於判斷是否有骨折等骨性損傷有幫助;超聲檢查能清晰顯示肩部的肌腱、韌帶等軟組織情況,對於判斷肌腱撕裂、斷裂等損傷較為直觀。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詳細鑒別,可以較為準確地區分肩周炎和肩損傷,以便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促進患者肩部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