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發癢可能是皮膚乾燥、足癬、汗皰疹、接觸性皮炎、凍瘡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濕、抗真菌、抗過敏等。
1. 皮膚乾燥:秋冬季節或頻繁洗腳等致皮膚油脂減少、水分流失,引起瘙癢。日常要減少洗腳次數,避免用過熱的水及刺激性強的肥皂。洗完後及時擦乾,塗抹凡士林軟膏、尿素維E乳膏、硅油乳膏等保濕。
2. 足癬: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常單側起病,有脫皮、水皰等表現。保持足部清潔乾燥,穿透氣鞋襪。可外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聯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遵醫囑用藥。
3. 汗皰疹:可能與出汗不良、過敏等有關,表現為腳底深在性水皰伴瘙癢。避免接觸可疑過敏原,如金屬等。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曲安奈德尿素軟膏、鹵米松乳膏,遵醫囑使用。
4. 接觸性皮炎:接觸某些物質如襪子材質、洗腳液等引發過敏。需明確並避免接觸過敏原。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過敏藥物,遵醫囑服用。
5. 凍瘡:寒冷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引起。注意腳部保暖,可適當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未破潰時可外用維生素E乳、凍瘡膏、辣椒鹼軟膏,遵醫囑使用。
日常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潔衛生,選擇合適的鞋襪,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膚破損繼發感染。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