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腸胃炎的確診通常需要借助多種檢查手段,常見的有胃鏡檢查、腸鏡檢查、大便常規及潛血試驗、血液檢查、消化道鋇餐等。
1. 胃鏡檢查:通過將帶有攝像頭的纖細管子經口腔插入胃部,醫生能直接觀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腸內部的情況,清晰看到胃黏膜是否存在炎症、潰瘍等病變,還可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明確病變性質,對慢性腸胃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2. 腸鏡檢查:把結腸鏡從肛門插入,可觀察直腸、結腸直至回盲部的腸道黏膜狀態,能發現腸道的炎症、息肉、腫瘤等病變,對於慢性腸炎的診斷、病情評估很關鍵,同樣可取組織做病理分析輔助診斷。
3. 大便常規及潛血試驗:這是一項簡單且常用的檢查。通過對大便的外觀、性狀、細胞成分等進行分析,查看是否有白細胞、紅細胞、寄生蟲卵等,潛血試驗可檢測大便中是否有肉眼看不見的血液,有助於判斷腸道是否存在炎症、出血等情況。
4. 血液檢查:一般包括血常規、血生化等項目。血常規可瞭解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數量和形態,判斷是否有感染、貧血等;血生化檢查能檢測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等指標,評估患者整體身體狀況,為慢性腸胃炎的診斷提供參考依據。
5. 消化道鋇餐:患者口服含有硫酸鋇的造影劑後,利用X線檢查,可觀察食管、胃、小腸等部位的形態、結構,能發現一些黏膜病變和胃腸道的蠕動情況,對慢性腸胃炎的診斷有一定幫助,但相比胃鏡和腸鏡,其準確性稍低。
在進行這些檢查前,要按照醫生的指示做好準備工作。比如胃鏡檢查前需禁食禁水一定時間,腸鏡檢查前要進行腸道準備以保證腸道清潔。檢查後要注意休息,根據檢查結果和醫生的建議進行後續的治療和調養,若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