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急性和慢性乙肝可從病程長短、臨床症狀、病毒複製情況、肝臟組織學變化、免疫狀態等方面進行判斷。
1. 病程長短:急性乙肝的病程通常在6個月以內,經過適當治療和自身免疫清除,大部分患者可實現臨床治癒,病毒被清除,肝功能恢復正常。而慢性乙肝的病程則超過6個月,病毒在體內持續存在,肝臟炎症反復發生,病情容易遷延不愈。
2. 臨床症狀:急性乙肝起病較急,患者常出現明顯的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嘔吐、黃疸皮膚和鞏膜發黃等症狀,部分患者還可能伴有發熱。慢性乙肝的症狀相對隱匿,很多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不適,或者僅有輕微的乏力、肝區不適等,容易被忽視。
3. 病毒複製情況:急性乙肝患者在感染初期,病毒複製活躍,血液中乙肝病毒DNA水平較高,但隨著機體免疫反應的啓動,病毒複製會逐漸受到抑制。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毒複製情況則較為複雜,有些患者病毒複製持續活躍,乙肝病毒DNA水平長期居高不下;有些患者則處於低複製狀態,但病毒仍在體內潛伏。
4. 肝臟組織學變化:急性乙肝時,肝臟組織學表現為肝細胞廣泛變性、壞死,炎症細胞浸潤明顯,但經過修復後,肝臟組織可基本恢復正常結構。慢性乙肝的肝臟組織學變化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纖維化、肝細胞再生結節形成等,長期發展可導致肝硬化。
5. 免疫狀態:急性乙肝患者的免疫系統能夠迅速識別並清除病毒,免疫反應較強。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系統對病毒的識別和清除能力相對較弱,存在免疫耐受或免疫功能紊亂的情況,使得病毒得以在體內長期生存。
乙肝的診斷和病情判斷較為複雜,患者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的檢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標誌物、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臟超聲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