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患者排出的蛋白尿是比較清澈的狀態。健康人群受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影響,尿液中蛋白質含量非常低,每日排出量小於150mg。當出現腎臟疾病、腎小球功能損傷後,蛋白質就可隨著腎臟代謝進入尿液中,導致尿中蛋白質含量增加,進行蛋白質定性檢查時呈陽性反應,臨床將其稱為蛋白尿。
蛋白尿本身並不是渾濁的狀態,是清澈的。因為尿液中的蛋白質是無色的,且會在液體中溶解,所以並不會改變尿液顏色,也不會形成絮狀物。但由於蛋白質屬於大分子物質,其會改變尿液表面的張力,因此少數情況下患者排尿後尿液表面容易產生大量細膩、綿密的泡沫,且經過長時間放置後也不容易消失,會有混濁的狀態。
如果在排尿時,發現尿液表面有異常泡沫,應盡早就醫進行針對性檢查。一旦確診為蛋白尿,需遵照醫囑進一步做影像學檢查、腎功能檢查,明確具體病因後,對症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相關疾病治療期間,也需做好個人護理,如戒酒、避免吃高脂肪和高熱量食物、注意勞逸結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