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胳膊疼脹腫癢可能是過度勞累、外傷、蚊蟲叮咬、感染、過敏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
1. 過度勞累:長時間使用胳膊進行重復性動作或劇烈運動,導致肌肉疲勞、乳酸堆積,引起疼脹腫癢。可通過休息、熱敷、按摩等方式緩解,促進血液循環,減輕不適。熱敷溫度控制在40 -50攝氏度,每次15 - 20分鐘,每天3 - 4次;按摩力度適中,從胳膊近端向遠端輕輕揉搓。
2. 外傷:碰撞、摔倒等導致胳膊局部受損,出現疼脹腫癢。受傷早期可冷敷,收縮血管減輕腫脹疼痛,每次15 - 20分鐘,每2 - 3小時一次;48小時後熱敷促進淤血吸收。若有傷口,需清潔消毒,遵醫囑塗抹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軟膏、雲南白藥膏,預防感染,促進愈合。
3. 蚊蟲叮咬:蚊蟲叮咬胳膊後釋放毒素,引發局部過敏反應,出現疼脹腫癢。可使用肥皂水清洗叮咬處,中和毒素。症狀嚴重時,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組胺藥物,減輕瘙癢腫脹。
4. 感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胳膊,引起炎症反應,導致疼脹腫癢。細菌感染可遵醫囑服用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膠囊、羅紅霉素膠囊;病毒感染需使用阿昔洛韋片、利巴韋林片、更昔洛韋膠囊等抗病毒藥物治療。
5. 過敏:接觸過敏原如某些食物、衣物材質等,胳膊出現過敏症狀。首先要遠離過敏原,症狀較輕可局部塗抹爐甘石洗劑、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症狀嚴重需遵醫囑口服潑尼松片、甲潑尼龍片、倍他米松片等糖皮質激素藥物。
日常要注意保護胳膊,避免過度勞累和外傷,做好防蚊措施,瞭解自身過敏原並盡量避免接觸。出現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時,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