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硬化症狀包括肝功能減退、門靜脈高壓、脾大、腹水、肝掌等。
1. 肝功能減退:會出現消化吸收不良,表現為食慾減退、惡心、嘔吐等,對脂肪和蛋白質耐受性差,稍進油膩肉食易引起腹瀉。還會有營養不良,如消瘦、乏力、精神不振等。同時,會出現黃疸,皮膚和鞏膜發黃,是由於肝細胞受損,膽紅素代謝障礙所致。另外,會有出血傾向和貧血,因凝血因子合成減少、脾功能亢進等導致鼻出血、牙齦出血等,以及營養不良等因素造成貧血。
2. 門靜脈高壓:可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這是門靜脈與腔靜脈之間側支循環形成的表現,曲張靜脈一旦破裂,會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還會出現腹壁靜脈曲張,以臍為中心向四周伸展,呈水母頭狀。
3. 脾大:脾臟因長期淤血而腫大,多為輕、中度腫大,部分可達臍下。晚期脾大常伴有脾功能亢進,導致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減少。
4.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償期最突出的臨床表現,大量腹水時腹部膨隆,狀如蛙腹,可出現呼吸困難、心悸等症狀。
5. 肝掌:手掌大小魚際處皮膚發紅,加壓後褪色,與體內雌激素增多有關。
肝臟硬化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上要營養均衡,多吃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避免食用粗糙、堅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嚴格戒酒,按醫囑定期復查,規範治療,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