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的五大症狀包括黃疸、肝性腦病、腹水、出血傾向、感染等。
1. 黃疸:黃疸是肝衰竭較為突出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和鞏膜發黃。因為肝臟功能嚴重受損,無法正常代謝和排泄膽紅素,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進而出現黃疸現象,黃疸程度往往與肝衰竭的嚴重程度相關。
2. 肝性腦病:肝性腦病是肝衰竭常見且嚴重的併發症。患者會出現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等症狀。由於肝臟解毒功能下降,體內的毒性物質不能被有效清除,進而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導致精神神經方面的異常表現。
3. 腹水:肝衰竭時,肝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同時門靜脈壓力升高,使得液體從血管內漏入腹腔形成腹水。患者腹部會明顯膨隆,嚴重時會影響呼吸和日常生活。
4. 出血傾向:肝臟在凝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肝衰竭時,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同時血小板數量減少或功能異常,患者容易出現鼻出血、牙齦出血、皮膚瘀斑等出血傾向,嚴重時可能出現消化道大出血。
5. 感染:肝衰竭患者免疫力極度低下,容易受到各種病原體的侵襲,常見的有細菌、真菌等。感染部位可涉及肺部、腹腔、泌尿系統等,出現發熱、咳嗽、腹痛等相應症狀,感染又會進一步加重肝衰竭病情。
肝衰竭病情凶險,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酗酒等傷肝行為。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嚴格遵醫囑用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盡可能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