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腸炎是胃腸黏膜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治療方式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等。
一、急性胃腸炎的表現:
1. 消化道症狀:惡心與嘔吐較為常見,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腹痛以中上腹或臍周為主,可為隱痛、脹痛或絞痛。腹瀉頻繁,大便多為稀水樣便,嚴重時一天可達數次甚至數十次 。
2. 全身症狀: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熱,體溫可高可低,還可能伴有乏力、頭暈等症狀,這是由於炎症刺激及脫水等因素導致。若脫水嚴重,可出現皮膚乾燥、眼窩凹陷、尿量減少等表現。
2.急性胃腸炎的治療:
1. 一般治療: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飲食上,發病初期宜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減輕胃腸負擔。同時,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可通過口服補液鹽來預防和糾正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2. 藥物治療:針對不同症狀選擇藥物。如腹痛明顯者,可使用解痙藥如顛茄片等緩解腸道痙攣;腹瀉嚴重者,可使用蒙脫石散止瀉;伴有細菌感染時,需使用抗生素如諾氟沙星等進行抗感染治療;惡心、嘔吐嚴重影響進食者,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等藥物止吐。
患病期間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出現嚴重脫水、高熱不退等情況,應及時就醫。同時,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預防急性胃腸炎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