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療法的注意事項包括患者狀態、穴位選擇、針具消毒、操作手法、留針觀察等。
1. 患者狀態:患者在過於飢餓、疲勞、精神緊張時,不宜立即進行針灸。體質虛弱者,針刺手法不宜過強,以免引起暈針等不良反應。醉酒者也不宜針刺,防止出現意外。
2. 穴位選擇:某些特殊部位的穴位需謹慎針刺,如眼區、胸背部等。眼區穴位操作時要特別小心,避免損傷眼球;胸背部穴位不可深刺,以防刺傷內臟。孕婦腹部、腰骶部及一些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等,一般不宜針刺。
3. 針具消毒: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可採用高壓蒸汽滅菌、煮沸消毒等方法。施針部位的皮膚也需進行常規消毒,以減少感染風險。
4. 操作手法:針灸師應熟練掌握正確的操作手法,進針時要迅速、準確,避免損傷血管、神經等組織。行針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反應,根據病情和患者耐受程度調整手法強度。
5. 留針觀察:留針期間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詢問患者有無不適。若患者出現頭暈、心慌、面色蒼白等暈針症狀,應立即起針,並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針灸療法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患者要如實告知醫生自身健康狀況。治療後要注意休息,避免吹風受寒,保持針刺部位清潔乾燥,防止感染。若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