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起包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外耳道癤腫、皮脂腺囊腫、耳廓假性囊腫、耳部淋巴結腫大、耳部軟骨膜炎等。
1. 外耳道癤腫:多因外耳道皮膚毛囊或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膿性炎症引起。局部紅腫、疼痛,癤腫成熟後頂部有膿點。治療上可局部塗抹魚石脂軟膏,若癤腫成熟則需切開引流。
2. 皮脂腺囊腫:由於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而形成的瀦留性囊腫。表現為耳部的圓形腫物,質地軟,無壓痛。一般需手術切除。
3. 耳廓假性囊腫:病因不明,可能與局部受到某些機械性刺激有關。表現為耳廓外側面的局限性隆起,多位於舟狀窩、三角窩。可通過穿刺抽液後加壓包扎,或進行理療等方法治療。
4. 耳部淋巴結腫大:多由耳部周圍組織的炎症引起,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表現為耳部周圍的淋巴結腫大、壓痛。需治療原發炎症,隨著炎症的消退,淋巴結腫大也會逐漸減輕。
5. 耳部軟骨膜炎:多為耳部外傷、手術或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現為耳部紅腫、疼痛,嚴重時可導致軟骨壞死。治療上需應用抗生素,如有膿腫形成則需切開引流。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耳部衛生,避免頻繁挖耳,保持耳部清潔乾燥。如耳部出現異常,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診斷並進行相應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