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鉀血症腎病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血鉀長期低於正常水平,從而引起的腎臟結構和功能損害等。常見的原因有長期鉀攝入不足、鉀丟失過多、細胞外鉀轉入細胞內、腎性失鉀、鎂缺失等。
1.長期鉀攝入不足:
長期低鉀飲食、禁食或厭食等,導致鉀攝入不足,不能滿足機體的正常需求,從而引起低鉀血症腎病。
2.鉀丟失過多:
經胃腸道失鉀:這是小兒失鉀的最重要原因,常見於嚴重嘔吐、腹瀉、胃腸減壓及腸瘻等。
經腎失鉀:這是成人失鉀的最重要原因,引起腎排鉀增多的常見因素有:利尿藥的長期連續使用或用量過多;某些腎臟疾病;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遠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陰離子增多;鎂缺失等。
經皮膚失鉀:在高溫環境中進行重體力勞動時,大量出汗可導致鉀的丟失。
3.細胞外鉀轉入細胞內:
鹼中毒:鹼中毒時,氫離子從細胞內溢出,細胞外鉀離子進入細胞內,從而導致低鉀血症。
過量胰島素使用:可促進細胞糖原合成,使細胞外鉀離子進入細胞內,導致血鉀降低。
β-腎上腺素能受體活性增強:可通過環磷酸腺苷機制激活鈉-鉀ATP酶活性,使細胞外鉀離子進入細胞內,導致低鉀血症。
某些毒物中毒:如鋇中毒、棉酚中毒等,可使細胞膜上的鉀通道被阻滯,細胞外鉀離子進入細胞內,導致低鉀血症。
4.腎性失鉀:
各種原因引起的腎間質性-小管病變,使腎小管上皮細胞對醛固酮的反應性降低,導致鉀大量丟失,從而引起低鉀血症腎病。
5.鎂缺失:
鎂缺失常常引起低鉀血症。髓袢升支的鉀重吸收有賴於腎小管上皮細胞中的鈉鉀ATP酶,而這種酶又需鎂的激活。缺鎂時,鈉鉀ATP酶活性減弱,鉀重吸收障礙,導致鉀丟失過多,引起低鉀血症腎病。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度節食或挑食,保證鉀的攝入。如果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避免鉀的大量丟失。對於需要長期使用利尿藥或患有腎臟疾病的患者,應定期檢查血鉀水平,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低鉀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