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身體活動的健康效益遵循甚麼原則

發佈時間:2025-03-24 10:50:21
馬偉副主任醫師 山東省立醫院

身體活動的健康效益遵循劑量反應、循序漸進、個性化、全面發展、長期堅持等原則。

1. 劑量反應原則:身體活動對健康產生的效益與活動的量密切相關。一般來說,達到一定身體活動量才能獲得基礎健康效益,隨著活動量增加,健康效益也會提升,但超過一定限度後,可能不再有額外收益甚至帶來風險。例如規律進行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 150 分鐘左右,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到 300 分鐘,可能在改善心肺功能等方面有更明顯效果。

2. 循序漸進原則:身體適應新的運動負荷需要時間。開始身體活動時應從較低強度、較短時間、較少頻率起步,隨著身體適應逐漸增加活動強度、延長時間、提高頻率。比如剛開始跑步,可從每次 10 分鐘、每周 3 次開始,幾周後逐漸增加到每次 20 分鐘、每周 4 次,這樣能減少運動損傷風險,讓身體逐步適應運動壓力。

3. 個性化原則: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運動能力、健康目標等不同,身體活動方案應因人而異。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兒童青少年等不同人群,以及有不同運動基礎的個體,都需要適合自身的運動計劃。如患有心臟病的人運動強度和方式需謹慎制定,而青少年則可側重於促進生長髮育的運動項目。

4. 全面發展原則:身體活動應涵蓋多種類型,以促進身體各方面機能全面發展。包括有氧運動提升心肺功能,如跑步、游泳;力量訓練增加肌肉力量,如舉重、俯臥撐;柔韌性訓練提高關節活動度,如瑜伽伸展;平衡訓練增強身體平衡能力,如單腳站立練習等,多種運動結合能帶來更廣泛健康效益。

5. 長期堅持原則:身體活動的健康效益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只有持續規律地進行身體活動,才能維持和提升健康水平。偶爾進行高強度運動難以獲得持久健康效果,長期堅持每周進行適量運動,如每天步行 30 分鐘以上,能持續改善身體代謝、增強免疫力等。

進行身體活動時,要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安排運動。運動前做好熱身,運動中注意身體反應,若出現不適及時調整或停止。運動後進行適當放鬆。同時,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如合理飲食、充足睡眠等,以更好發揮身體活動的健康效益,助力身體健康。

相關文章
身體活動的健康效益遵循甚麼原則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