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 C34、C45 椎間盤突出應根據長期不良姿勢、頸部外傷、頸椎退變、頸部勞損、先天性頸椎發育異常等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改善姿勢、康復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長期不良姿勢:長期低頭看手機、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勢,會使頸椎長時間處於過度前屈狀態,增加椎間盤壓力,導致椎間盤退變、突出。應糾正不良姿勢,定時活動頸部,進行頸部伸展運動。可使用頸椎牽引器輔助治療,每天牽引 15 - 20 分鐘,2 - 3 次/天。疼痛明顯時,遵醫囑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塞來昔布膠囊緩解疼痛。
2. 頸部外傷:如車禍、運動損傷等頸部受到突然的外力衝擊,可能損傷椎間盤,引發突出。受傷後應及時就醫,進行頸部制動,佩戴頸托。根據損傷程度,可能需要進行物理治療,如熱敷、按摩、理療等促進恢復。若疼痛嚴重,遵醫囑使用雲南白藥膏、活血止痛膏、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等藥物緩解症狀。
3. 頸椎退變:隨著年齡增長,頸椎間盤逐漸發生退變,彈性降低,容易向外突出。可通過頸部康復鍛鍊,如米字操、游泳等增強頸部肌肉力量,穩定頸椎。症狀明顯時,遵醫囑口服甲鈷胺片、維生素 B12 片、頸復康顆粒營養神經、緩解不適。
4. 頸部勞損: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頻繁低頭仰頭工作等,頸部肌肉和椎間盤反復受力,易出現勞損導致突出。要注意休息,避免頸部過度勞累。可進行按摩、針灸等中醫療法。疼痛時,遵醫囑服用洛索洛芬鈉片、美洛昔康膠囊、依託考昔片減輕疼痛。
5. 先天性頸椎發育異常:少數人因先天性頸椎椎管狹窄、椎體畸形等發育異常問題,增加椎間盤突出風險。症狀較輕時可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若保守治療無效,嚴重影響生活,可能需手術治療,術後配合康復訓練。
日常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頸部受寒,選擇合適的枕頭和床墊,定期進行頸部檢查,根據醫生建議調整治療和康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