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痛風可能造成的腎臟病變有痛風性腎病、尿酸性腎石病、急性尿酸性腎病、慢性尿酸鹽腎病、腎髓質壞死等。
1. 痛風性腎病:痛風性腎病是原發性痛風最常見的腎臟病變。尿酸鹽在腎間質組織沈積,可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導致腎小管功能受損,出現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症狀。隨著病情進展,腎小球濾過功能也會逐漸下降,最終可發展為腎衰竭。
2. 尿酸性腎石病:尿酸鹽在腎臟排泄過程中,可在腎盂、腎盞等部位形成結石。患者常表現為腎絞痛、血尿等症狀,部分患者可伴有尿路感染。結石長期存在還可能導致尿路梗阻,進一步損害腎功能。
3. 急性尿酸性腎病:多見於血尿酸急劇升高的患者,如腫瘤化療後大量細胞破壞,尿酸生成過多,超過了腎臟的排泄能力,尿酸鹽在腎小管內沈積,堵塞腎小管,引起急性腎衰竭。患者可出現少尿、無尿等症狀。
4. 慢性尿酸鹽腎病:長期高尿酸血症可導致尿酸鹽在腎臟持續沈積,引起慢性炎症反應,逐漸損害腎臟結構和功能。患者可出現蛋白尿、水腫等症狀,腎功能逐漸減退。
5. 腎髓質壞死:這是相對罕見的腎臟病變。嚴重的高尿酸血症可導致腎髓質部位的血管收縮、缺血,進而引起腎髓質壞死。患者可出現腰痛、發熱等症狀,病情較為嚴重。
原發性痛風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尿酸水平,積極控制飲食,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海鮮等。同時,應遵醫囑規範治療,合理使用降尿酸藥物,以減少腎臟病變的發生風險,保護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