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癬是頭皮和頭髮的淺部真菌感染,根據病原菌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黃癬、白癬、黑癬及膿癬。
頭癬主要通過與癬病患者或患畜直接接觸而傳染,也可通過共用污染的理髮工具、帽子、枕巾等物品間接傳染。頭癬的症狀因類型而異,黃癬初起為毛囊口周圍的紅斑,繼而形成碟形黃痂,中心有毛髮貫穿,除去黃痂,其下為鮮紅濕潤的糜爛面或淺潰瘍;白癬初起為白色鱗屑性斑片,其上頭髮折斷,殘留發根,高出頭皮 2~4mm 處折斷,外圍白色菌鞘;黑癬的損害初起為散在的鱗屑性灰白色斑片,以後逐漸擴大成片,病發剛出頭皮即折斷,留下殘發在毛囊口,呈黑點狀;膿癬則表現為毛囊性膿皰,可融合成癰狀隆起,質地柔軟,有波動感,表面有多數蜂窩狀排膿小孔。
對於頭癬的治療,主要是口服抗真菌藥物,如灰黃霉素、特比萘芬等,同時外用抗真菌藥物,如酮康唑洗劑、硫磺軟膏等。治療過程中,應定期復查,以確保治療效果。患者使用過的毛巾、帽子、枕巾等應煮沸消毒,以防止傳染給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注意個人衛生,保持頭部清潔乾燥,避免與他人共用理髮工具、帽子、枕巾等物品。如果發現頭部有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