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體變扁是指椎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或某些疾病的影響下,其高度發生改變,變得比正常椎體矮,呈現出扁平的形態。
椎體是脊柱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常情況下,椎體呈圓柱形,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強度,以維持脊柱的正常形態和功能。當椎體受到垂直方向的壓力,如高處墜落、重物砸傷等,或者患有骨質酥鬆症等疾病時,椎體的骨質可能會發生壓縮性骨折,導致椎體變扁。某些腫瘤性疾病也可能侵犯椎體,使椎體受到破壞,從而出現變扁的情況。
椎體變扁後,可能會導致脊柱的穩定性下降,引起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如果壓迫到神經,還可能會出現肢體麻木、無力等神經症狀。對於椎體變扁的治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如果是輕度的椎體變扁,且沒有神經症狀,通常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如臥床休息、佩戴支具、藥物治療等。如果椎體變扁嚴重,或者伴有神經症狀,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以恢復椎體的高度和脊柱的穩定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保護脊柱,避免過度勞累和外傷。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注意預防骨質酥鬆症,適當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多曬太陽,進行適量的運動。如果出現腰部疼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