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轉移的CT影像表現主要包括溶骨性破壞、成骨性破壞、混合性破壞、病理性骨折、軟組織腫塊等。
1. 溶骨性破壞:表現為局灶性或瀰漫性骨質密度減低區,邊緣模糊或清晰,呈蟲蝕樣、地圖樣改變,常伴皮質破壞及病理性骨折,多見於肺癌、乳腺癌等轉移。
2. 成骨性破壞:顯示為骨質密度不均勻增高,呈斑片狀或結節狀硬化灶,骨小梁增粗紊亂,多見於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等轉移。
3. 混合性破壞:兼有溶骨與成骨性改變,表現為高低密度混雜影,常見於乳腺癌、肺癌等晚期轉移。
4. 病理性骨折:受累骨質連續性中斷,斷端錯位或嵌插,周圍可見碎骨片及骨痂形成,常繼發於溶骨性破壞區域。
5. 軟組織腫塊:骨破壞區周圍可見中低密度軟組織影,邊界不清,增強掃描呈不均勻強化,提示腫瘤侵犯周圍組織。
骨轉移患者需結合臨床病史及實驗室檢查綜合評估病情進展,定期復查影像學以監測治療效果。若出現不明原因骨痛、活動受限或局部腫脹,應及時就醫並完善相關檢查。日常生活應避免劇烈運動或外傷,降低病理性骨折風險,同時注意營養支持及適度康復鍛鍊,以提高生活質量並延緩併發症發生。治療期間需嚴格遵循個體化方案,配合放化療、靶向治療或骨改良藥物等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