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是否出現胎兒窘迫可通過胎心率異常、胎動異常、羊水胎糞污染、胎兒生物物理評分低、胎兒頭皮血pH值異常等。
1. 胎心率異常:胎心率是反映胎兒是否缺氧的重要指標。正常胎心率在110~160次/分鐘。若胎心率持續高於160次/分鐘或低於110次/分鐘,或出現頻繁的晚期減速、變異減速等異常圖形,提示可能存在胎兒窘迫。因為胎兒缺氧時,心臟功能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胎心率發生改變。
2. 胎動異常:胎動是胎兒在子宮內的軀體活動,孕婦可自我感知。正常胎動每小時3~5次。若胎動計數2小時小於10次,或原本規律的胎動突然變得頻繁後又減弱、減少,往往意味著胎兒可能處於缺氧狀態,出現胎兒窘迫。
3. 羊水胎糞污染:羊水正常為無色透明或淡黃色。當胎兒缺氧時,可引起迷走神經興奮,導致腸蠕動增加及肛門括約肌鬆弛,使胎糞排入羊水中,造成羊水胎糞污染。根據污染程度可分為Ⅰ度、Ⅱ度、Ⅲ度,污染程度越高,胎兒窘迫的可能性越大。
4. 胎兒生物物理評分低:通過超聲檢查對胎兒呼吸運動、胎動、胎兒肌張力、羊水量以及無應激試驗等多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分。若總評分小於6分,提示胎兒可能存在缺氧情況,有胎兒窘迫的風險。
5. 胎兒頭皮血pH值異常:在產程中,取胎兒頭皮血進行血氣分析,若pH值小於7.20,可診斷為胎兒酸中毒,提示胎兒窘迫。不過該方法屬於有創檢查,臨床應用相對較少。
在孕期要密切關注胎兒的各種情況,定期產檢,以便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一旦發現有上述異常表現,需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採取相應的措施保障胎兒的健康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