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有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關節造影等。
一、體格檢查:
1.前抽屜試驗:患者仰臥,膝關節屈曲 90°,檢查者雙手握住脛骨近端,向前拉脛骨,若脛骨向前過度移動,則為陽性,提示前交叉韌帶損傷。
2.Lachman 試驗:患者仰臥,膝關節屈曲 20° - 30°,檢查者一手固定股骨遠端,另一手握住脛骨近端,向前拉脛骨,若脛骨向前過度移動,則為陽性,此試驗對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敏感性高於前抽屜試驗。
3.軸移試驗:患者仰臥,膝關節屈曲 30°,檢查者一手握住脛骨近端,另一手在膝關節外側施加外翻應力,同時逐漸伸直膝關節,若出現膝關節突然向內脫位的感覺,然後又復位,即為陽性,提示前交叉韌帶損傷合併內側副韌帶損傷或半月板損傷。
二、影像學檢查:
1.X 線檢查:可排除骨折、脫位等骨性病變,觀察膝關節間隙、髁間棘高度等,但對於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診斷敏感性較低。
2.CT 檢查:可以更清晰地顯示膝關節骨性結構的細節,對於骨折、脫位等病變的診斷有一定幫助,但對於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診斷價值有限。
3.MRI 檢查:是診斷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重要方法,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MRI 可以清晰地顯示前交叉韌帶的形態、信號等,有助於判斷韌帶的損傷程度和類型。
三、關節造影:將造影劑注入膝關節腔,通過 X 線或 CT 檢查觀察造影劑在關節內的分布情況,可明確前交叉韌帶的損傷情況,但由於其為有創檢查,目前已較少使用。
在進行輔助檢查前,患者應向醫生詳細描述受傷經過和症狀,以便醫生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同時,患者應配合醫生進行檢查,保持放鬆狀態,避免因緊張而影響檢查結果。在檢查過程中,如出現不適或疼痛,應及時告知醫生。不同的輔助檢查方法各有優缺點,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患者應遵循醫生的建議,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