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主要分為以下幾類: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等。
1.腦血栓形成:這是腦梗中較為常見的類型。多因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等原因,導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在血流緩慢、血液成分改變或血粘度增加等情況下,血小板、纖維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在病變動脈壁上聚集,形成血栓,使血管腔進一步狹窄或完全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2.腦栓塞:由各種栓子隨血流進入腦動脈使血管腔急性閉塞或嚴重狹窄,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其栓子來源多樣,如心源性栓子心房顫動、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導致的血栓、脂肪栓子、空氣栓子等。
3.腔隙性腦梗死:相對較為罕見。是高血壓引起的細小動脈閉塞,導致腦組織局部缺血、壞死,形成小的腔隙性病灶。常位於基底節、丘腦、腦橋等部位,多數患者症狀相對較輕,如單純運動性輕偏癱、純感覺性卒中、共濟失調性輕偏癱等。
腦梗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低鹽、低脂飲食,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定期進行體檢,監測血壓、血脂等指標,如有異常及時就醫。堅持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循環等藥物,以預防腦梗的復發。同時,要加強肢體功能鍛鍊,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