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萎縮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習慣不良、膽汁反流、藥物刺激、自身免疫異常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根除幽門螺桿菌、調整飲食、改善膽汁反流情況、停用刺激藥物、調節免疫等。
1. 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在胃內大量繁殖,損傷胃黏膜,長期作用可導致胃萎縮。可採用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和抗生素聯合的四聯療法根除。如阿莫西林膠囊、克拉霉素片、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需遵醫囑用藥,一般療程為10 - 14天,根除後胃黏膜有機會修復。
2. 飲食習慣不良:長期暴飲暴食、過度節食、愛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會反復刺激胃黏膜,引發胃萎縮。要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食,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營養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藥等,逐漸改善胃的內環境。
3. 膽汁反流: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等原因,使膽汁反流入胃,破壞胃黏膜屏障,引起胃萎縮。可使用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片、胃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咀嚼片、熊去氧膽酸膠囊來改善膽汁反流情況,遵醫囑用藥,促進胃黏膜修復。
4. 藥物刺激: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會損傷胃黏膜導致胃萎縮。在醫生評估後,停用此類藥物,若病情需要不能停藥,可加用胃黏膜保護劑如瑞巴派特片、康復新液、替普瑞酮膠囊,遵醫囑用藥,減輕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
5. 自身免疫異常:自身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胃黏膜細胞,引發胃萎縮。可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片、環孢素軟膠囊、甲氨蝶呤片,遵醫囑用藥,調節免疫功能,延緩胃萎縮進展。
治療期間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戒煙戒酒。定期復查胃鏡,觀察胃黏膜恢復情況,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