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發熱可能是環境溫度過高、脫水熱、感染、捂熱綜合徵、顱內病變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環境溫度、補充水分、抗感染、散熱、治療原發病等。
1. 環境溫度過高: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環境溫度過高時,散熱困難易導致發熱。應將新生兒轉移至溫度適宜22 - 24℃、濕度 50% - 60%的環境中,解開包被,利於散熱,一般體溫可逐漸恢復正常。
2. 脫水熱:新生兒水分攝入不足、丟失過多,可引起脫水熱。及時補充適量的水分,如餵哺母乳或適量的溫開水,保證水分攝入,糾正脫水狀態,體溫會隨之下降。
3. 感染:常見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細菌感染可遵醫囑用頭孢克肟顆粒、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阿奇霉素膠囊抗感染;病毒感染可遵醫囑用利巴韋林顆粒、抗病毒口服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治療,同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4. 捂熱綜合徵:過度包裹、捂悶導致散熱不良。盡快去除過多衣物、包被,移至通風良好的環境,用溫水擦拭新生兒額頭、腋窩、腹股溝等部位幫助散熱,監測體溫。
5. 顱內病變:如顱內出血、腦膜炎等。需及時就醫,完善頭顱 CT、腦脊液等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後,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如止血、抗感染等。
新生兒發熱情況複雜,當出現發熱時,家長不要自行盲目用藥,應及時帶新生兒就醫,明確發熱原因,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治療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新生兒的精神狀態、吃奶情況、體溫變化等。